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一览  >  师范学院

师范学院简介


学院简介▲

师范学院的前身是2008年6月学校新一轮系科重组时建立的人文学院。2019年12月,为顺应国家教师教育人才培养需要,学校将人文学院改名为“师范学院”,专注师范类专业人才培养,秉承常熟理工学院六十多年师范教育传统,创新教师教育特色。学院以培养具有“大和·大气·大爱”的师范气质、突出的教育教学技能和教育创新能力的未来卓越教师为目标,以“面向儿童、服务儿童、发展儿童”为宗旨,在同类院校中具有鲜明特色和较高办学水平。

学院现设有中文系、小学教育系、学前教育系、音乐学系。现招生专业有汉语言文学(师范)、小学教育(师范)、学前教育(师范)、音乐学(师范)4个本科专业,全日制本科生1700多人。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现有在岗教师109人,其中正高职称20人,副高职称40人;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10人;博士44人,硕士58人。另外还聘有讲座教授、客座教授和课程特聘教师若干名。

学院师生积极服务社会,引领“苏锡通”基础教育发展。学院下设应用型院校研究中心、苏南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儿童发展研究中心、吴地音乐文化研究所、汉语国际教育考培中心、人口教育与培训中心、艺术教育中心、学前教育研究中心和基础教育研究中心等九个研究或教育培训机构。为了更好地培养师范类应用型人才,提高学生的师范技能,学院在学道楼建有教师职业技能实训中心,在成道楼建有音乐实训中心。

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为江苏省特色专业和省级“一流专业”,学前教育(师范)为省级“一流专业”和学校品牌专业,小学教育专业为学校重点建设专业;中国语言文学学科为省重点建设学科,教育学学科、音乐学学科为学校重点学科,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梯队为江苏省优秀学科梯队,“苏南吴方言与口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调查与研究”团队为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创新团队。近五年来,教师在《中国社会科学》《文学评论》《文艺研究》《中国语文》《高等教育研究》《中国高等教育》《学前教育研究》《中国音乐》《舞蹈》等国家重要期刊上发表论文100多篇,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0余项,省部级项目21项,获省部级科研成果奖数10余项,出版专著、教材近40部。

学院高度重视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人才培养成果斐然。学院注重开展校校、校企、校地、校政的合作教育,开展多形式多途径的国际化教育教学活动,学生的考编率和高质量就业率不断上升。毕业生和家长的满意度较高,在校内外享有良好声誉。近三年,学生在江苏省师范生技能比赛中荣获省级比赛奖项近40项,专业学会级比赛奖项100余项。

面向未来,学院的总体思路是“统筹兼顾,全面提高,固本开新,做出特色”。坚持遵循师德规范,以全身心培育师范专业人才为办学方向,以“心态正常、言行正当、作风正派、为人正直、追求正理、弘扬正气、清源正本、经世正德”的八正箴言,从不同角度培养师范生“学为人师”的师表塑造,涵蕴师生师表师范文化素养。


办学特色——学高为师 身正为范▲

一、突出党建引领,凝聚立德树人内生动力

师范学院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遵循“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逻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扎实开展师范生师德师风教育,涵养师表师范文化,培养一批坚定教育理想、站好一方讲台的“大先生”。

二、注重专业能力,夯实躬耕教坛立身之本

师范学院重视师范生的教师职业技能锻炼和教学能力培养,组织开展相关活动,旨在促进师范学子内外能力联动,以培养“精致实用”型师范生为育人目的,积极推进师表师范文化系列活动。

三、拓宽育人渠道,擦亮师表师范品牌名片

学院坚持“引进来”,不断深化与地方教育行政部门、中小学、教师发展机构“四位一体”协同育人新模式,共建教育实践基地,形成教师培养、培训、研究和服务一体化的合作共同体;坚持“走出去”,以教育“四习”、社会实践为载体,多措并举,推动校园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相结合,探索“学习式、体验式、沉浸式”课堂模式,综合运用多种媒介提升师范生在未来工作中的育人本领;坚持“传下去”,充分挖掘校内外的丰富资源,帮助师范学子在亲身感受、亲身实践中将各类优秀文化融会贯通,并融于课堂,走进生活,代代相传。



专业介绍


1、汉语言文学(师范)

本专业是首批江苏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江苏省特色专业。承担江苏省首批教师教育改革项目“初中语数外双能融合卓越教师培养模式探索”。所依托的中国语言文学学科是江苏省“十三五”重点建设学科、常熟理工学院高原学科建设点。拥有一个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创新团队,一个江苏省社科普及基地,三门江苏省一流本科课程。中国现当代文学是江苏省精品课程。

本专业坚持“厚基础,强能力,重应用”的专业教育理念,着力培养师范生五项基本能力,为全省,尤其是苏南地区培养了大批基础教育阶段语文师资。近几年,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学生在江苏省师范生教学基本功大赛、“田家炳杯”全国师范院校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长三角师范生教学基本功大赛等大赛中取得好成绩。近五年来,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教师在包括《文学评论》《文艺研究》《中国语文》在内的CSSCI来源期刊上发表论文50余篇,在中文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10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20部。主持市厅级以上科研项目50余项,其中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2项(含重大项目子课题),获得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3项(其中一等奖1项)、市厅级以上科研成果奖20余项。2021年通过国家师范专业二级认证。

培养目标本专业坚持党的教育方针,贯彻立德树人和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立足苏南、面向江苏、辐射全国,培养师德高尚、身心健康,具有良好的人文与科学素养,具备扎实的汉语言文学学科与教育教学知识、突出的教育教学能力与反思评价能力,能够在中小学和其他教育机构从事语文教育教学工作的骨干型人民教师。

主要课程:现代汉语、古代汉语、基础写作、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文学概论、语言学概论、中学语文教学论等。

就业方向:主要从事中小学语文教学工作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出版部门从事语言文字工作。




2、小学教育(师范)

小学教育(师范)专业是常熟理工学院校级特色专业,2020年7月顺利通过教育部师范专业认证(二级),是国内第二批顺利通过认证的专业之一。多年来,本专业始终围绕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小学教育师资需求,以“综合培养,学有专长”的专业教育理念为主线,形成了“精致实用、综合开放、贯通融合”的人才培养特色。

本专业近五年教师发表论文60多篇,出版专著、教材10余部。主持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1项,省部级项目4项,教师研究成果获各级奖励10多项。在二十年的人才培养过程中,培养了一批实践能力强、研究兴趣浓、综合素质高、发展后劲足的优秀小学师资。学生近五年参加江苏省师范生教学基本功大赛,共获得一等奖5项,二等奖10项,三等奖22项;2019年首届“长三角三省一市师范生教学基本功”获得小学语文组一等奖第一名;全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国家级甲组一等奖2项;全国师范生微课大赛特等奖2项、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2023年在第十八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习科技作品大赛中获得省级特等奖、国赛三等奖。学生的毕业率和学位授予率达100%,90%以上的学生能够顺利通过教师招考。

培养目标本专业立足苏南、面向江苏,培养以立德树人为己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尽责、担当的师德,扎实、全面的专业知识,实用、综合的专业能力,追求卓越、不断发展,具有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优秀小学教师。

主要课程:普通心理学、教育学原理、儿童发展心理学、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小学教育心理学、小学语文教学研究、小学数学教学研究、课程与教学论、初等数学、中国文学史、中外教育史等。

就业方向:主要在小学、教育机构从事小学语文/小学数学学科教学工作。




3、学前教育(师范)

学前教育专业创办于2006年,是苏州、无锡地区最早创办的本科层次学前教育专业。本专业以适应江苏省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为方向,深入贯彻OBE理念,坚持以“理实融合”的反思实践型人才培养质量为中心,以“园校融合”为培养路径,以精品课程、精品项目建设和精品赛事为突破口,以办学条件的改善和管理制度的完善为保障,不断提升专业质量和社会影响力:本专业是江苏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江苏省特色专业,2020年7月顺利通过教育部师范专业认证(二级),是国内第二批顺利通过认证的专业之一。

本专业拥有完善的园校一体化实践教学平台,校内建有通用技能类、保教技能类、艺术技能类共13个专业实训室;校外在苏州大市范围建有22个教育实习基地,2个五合一基地,学生每年均可在园校双导师指导下入园实践学习。本专业拥有一批“师风正、师能强”的专兼职教师队伍。专任教师高级职称比例55%;博士学位教师比例25%;兼职教师队伍12人,高级职称兼职教师占比40%。近年来,专业获得国家一流课程1门、国家级教材建设二等奖1项、省哲学社会优秀成果一等奖1项;承担省级教科研课题10余项;教师获得国家、省、市级教学成果3项。学生在全国师范生微课教学比赛、全国学前教育专业优秀毕业论文评选、省师范生技能比赛等获一、二等奖的好成绩,实习生、毕业生深受幼儿园欢迎和好评。近三年,学生取得教师资格证书99.6%

培养目标:本专业立足苏南、面向江苏,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师德修养、积极的职业信念、科学的学前教育理念、系统的专业基础知识、较强的保教能力和持续发展能力,胜任幼儿园等学前教育机构的保教工作、管理工作、服务工作的学前教育工作者。

主要课程:学前儿童卫生学、儿童发展心理学、学前教育学、幼儿教育心理学、幼儿园课程、学前儿童游戏、教育研究方法等。

就业方向:幼儿园教师以及在其他学前教育机构从事教育、保育、管理等工作。




4、音乐学(师范)

音乐学(师范)专业2007年作为全国47家试点单位之一,参加教育部“全国音乐教师教育课程改革试点”,2012年获立为“校级重点学科”,2016年通过合格验收,2022年通过教育部师范专业二级认证。

本专业塑就了“两台六会、多能一专”的专业教育理念,注重“研”和“创”的能力培养。专业教学设施齐备,配有音乐厅、演艺厅、舞蹈房、多功能厅、合唱教室、合奏教室、古筝教室、古琴教室、电脑音乐制作室、打击乐教室、音乐教育研习室、音乐教育实训室以及120余间教师与学生琴房。近五年教师发表论文近50多篇,出版专著、教材近10部,主持省部级项目多项,教师研究成果获各级奖励多项。学生近五年参加江苏省师范生教学基本功大赛、江苏省大学生艺术展演、江苏省高校音乐教育大学生基本功展示活动中获得一等奖、二等奖多项。在全省音乐学专业中率先于2021年5月接受国家师范专业二级认证专家进校考察,毕业生就业率保持95%以上。

培养目标:本专业立足苏南、面向江苏、辐射全国,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扎实的音乐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在“唱、奏、舞、教、研、创”等方面具备教学能力、实践能力、研究能力及创新精神,能在中学及其他教育机构从事音乐教育教学和研究的骨干教师。

主要课程:乐学基础、声乐、钢琴、舞蹈、器乐、多声部音乐分析与写作、中国音乐史与欣赏、西方音乐史与欣赏、合唱与指挥、学校音乐教育导论与教材教法、中国民族音乐、外国民族音乐等。

就业方向:从事中小学音乐教学,也可在文艺团体、音乐培训机构、企事业单位等从事文化艺术类方面的工作。




5、汉语言文学

本专业培养适应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通过培养,毕业生能掌握扎实的汉语言文学专业理论和知识,具备较强的写作、管理和文化创意能力,能在党政机关、文化教育、传媒等各类企事业单位从事文秘、宣传、管理等方面实际工作。

主要课程: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现代汉语、古代汉语、文学概论、语言学概论、基础写作、创意写作、秘书学与秘书实务等。

就业方向: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从事秘书、文化宣传、文案策划及人事管理等实际工作。

本专业坚持以"高素质,强能力,重应用"的人才培养理念,以"以中文为根基,以素质为核心,以能力为中心、以复合为目标"为人才培养总体思路,夯实学生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重视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既注重学理,又亲近业界,主动适应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需要,培养高素质复合型的"适岗"人才。近五年来,教师以课程建设为抓手,力促课堂教学改革,加强专业基本建设和内涵建设,汉语言文学专业是江苏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中国古代文学、写作与表达为江苏省一流本科课程。专业教师多次在省级教学比赛中获奖,指导学生参加全国秘书技能大赛,获得团体及个人奖项十余项。